液壓油箱設計要點
1. 油箱結構:
一般采用抗腐蝕性鋼材制作,且須考量油箱內表面防腐處理,并顧及與介質之相容性、處理后之可加工性及制造之經濟性,條件允許時採用不銹鋼制作是理想的選擇。
油箱必須有足夠的容積,一方面須滿足散熱的要求,另一方面在液壓系統停止工作時應能容納系統中的所有工作介質,工作時又能保持適當的液位。因此油箱結構設計需具下述特點,以下針對其構成零件說明:
(1) 油箱本體:厚度3~4mm,若油箱容積超過320L,厚度取4~6mm,側壁須安裝油位計以掌控實際油位高度。
(2) 維修蓋:于本體側壁設計一或多個維修蓋,須配合密合墊、螺栓組裝,避免泄漏。其主要功用,便于清洗過濾器及油箱。
(3) 箱底:以傾斜的方式與壁板焊接成形,并于低處安裝泄油口,便于泄油。
(4) 吸油管及回油管應插入至低液面以下,防止吸空和回油噴濺產生氣泡。管口與箱底、箱壁距離不小于3倍管徑。
(5) 油管:于液壓系統中,作為壓力控制閥等組件之泄油功用,設計時須注意不可插入油液下,防止背壓對系統產生影響。
(6) 回油管口須斜切45°角并面向箱壁,增大回油管口之截面積,可減慢流速防止衝擊箱底之沉積物。
(7) 吸油管末端可安裝100μm之網式過濾器,防止大形異物吸入系統中,安裝位置須利于過濾器的清洗與拆裝。
(8) 空氣呼吸器:防止油箱出現負壓而設置的通氣孔上須裝空氣濾清器,其容量至少為液壓泵額定流量的2倍。
(9) 油箱蓋:厚度為本體壁厚之3~4倍,制成凹狀避免上方組件泄漏污染,并于蓋上鉆孔(含出回油管孔、注油口、通氣孔以及安裝液壓集成裝置的安裝孔等)。
(10) 隔板:分隔吸油和回油區域,增加回油路徑,有利于回油雜質沉淀、氣泡分離及散熱等優點。其高度至少取低油位的1/2,高不超過高油位之3/4,厚度與本體壁厚相等。若考慮強制油空分離設計,其隔板高與液位同高,并于下方1/3處安裝5mm2 mesh之不銹鋼網,讓油液通過時達到強制油空分離的效果。
2. 容積計算:
油箱容積與系統的流量有關,一般于間歇性操作的情況,其容積取泵浦大流量的3倍(防火型液壓油取5倍),如泵浦每分鐘大可提供50L的流量,則油箱容積須為150L。
若屬于連續性操作其容積必須再多2倍甚至3倍,即200~300L。容積為1000L以下,則油箱之外形、基礎尺寸可參照DIN24339設計;容積為1000L以上,其長寬高比值取1:1:1至3:2:1之范圍設計,亦可考慮增加補強板,以增加剛性。其計算式如下:
Vtot=n×Q
其中: Vtot:油箱容積(L) Q:泵浦大供油量(L) n:倍數(礦物油n=3,防火性液壓油n=5)